国产高性能RISC-V处理器“香山”问世
本周,首届 RISC-V 中国峰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办。这是 RISC-V 第一次在北美以外地区举办同等规模的峰会。在本届大会上,中科院大学教授、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公布了国产开源高性能 RISC-V 处理器核心—— 香山。
谈到为何要打造“香山”,包云岗表示,要建立一个像 Linux 那样的开源 RISC-V 核主线,既能被工业界广泛应用,又能支持学术界试验创新想法。而且要让它像 Linux 那样至少存活 30 年。
“香山”开源高性能RISC-V处理器问世,据行业人士介绍,这是计算所牵头,多家企业联合开发的开源处理器核,源代码和所有设计文档都开源。
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,2020年6月11日,香山在GitHub上建立代码仓库。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,有 25 位同学和老师参与了香山的开发,共提交了超过 5 万行代码。
香山核心以“湖”来命名架构代号,第一代叫做“雁栖湖”,以此来表示出自中科院大学。
“雁栖湖”RTL代码于今年4月完成,计划于7月基于台积电28nm工艺流片。第二代架构叫做“南湖”,将采用中芯国际14nm工艺,预计今年年底流片。
香山处理器不仅有科研院所,也有企业参与,其中北京微核芯参与了第一期的设计工作,目前团队正招募香山处理器二期联合开发合作伙伴,加入的企业已有字节跳动等公司。
为了开发这样一款芯片,包云岗团队还开发了一系列流程、平台、基础设施。比如为了更好地支持Chisel开发与调试,团队就开发了十余款工具,支撑起一套处理器芯片敏捷开发的流程。
6月25日下午,香山将举办线上Tutorial,介绍香山的开发工具链、仿真调试工具等等,对处理器设计感兴趣的开发者可以前去报名。

